无声赛道上的破冰者:万州特教冰壶队出征全国残运会
9 月的重庆万州,秋阳透过特殊教育中心训练馆的窗户,在旱地冰壶赛道上投下斑驳光影。智力组队长汪飞侠俯身贴地,掌心的老茧与冰壶手柄摩擦出细微声响,他紧盯目标区,推出的冰壶划出一道精准弧线,与队友的冰壶轻轻相撞 —— 这是这支即将出征全国残运会的队伍,日常训练中最普通的一幕,却藏着 8 年磨一剑的执着与坚守。
2017 年初秋,当后勤老师牟尚清把第一个冰壶放在听障少年张瀚文面前时,这个因先天失聪而封闭自我的孩子本能地后退了两步。谁也想不到,这个最初连冰壶都不敢触碰的少年,日后会成长为赛场上让对手忌惮的 “大魔王”,更想不到这支由 27 名残障学生组成的队伍,能在 8 年间斩获 10 项国家级奖项,将 3 个全国冠军奖杯收入囊中。如今,他们即将代表重庆踏上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场,在广州的竞技舞台上续写 “用冰壶凿刻生命之光” 的传奇。
这支特殊的队伍里,听障队员靠眼神与手势编织战术密码,智力障碍队员用颜色标记和童谣记忆规则,轮椅上的队员则用臂膀代替腰腹发力,在方寸赛道间演绎力与美。牟尚清教练至今记得,2019 年春节为备战全国总决赛,队员们正月初三就返校训练。寒冬的风雨长廊里,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握着冰壶不肯放下,被他强行放假后,竟悄悄找来塑料薄膜围起训练区,在自制的 “暖房” 里继续加练。最终,他们一举拿下智力组冠军和听力组季军,让全国赛场第一次记住了 “万州特教” 的名字。
xc体育,XCSport官方平台,xc-sports,xcsports,www.xc.com训练的艰辛远超常人想象。听障组队员为校准发力角度,常常趴在地上用尺子反复测量;智力组队员将复杂战术分解成 “数格子”“转圈圈” 的游戏,用歌谣记住每一个得分区域;轮椅组队员的掌心被扶手磨出厚茧,却笑着用手语比划 “这点疼不算什么”。去年,智力组队长汪飞侠因过度加练导致腰椎间盘膨出,在家休养的一个多月里,每天都要视频观看队友训练,康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回训练场。正如教练吴玉珊所说:“这些孩子或许在沟通上有障碍,但在对梦想的执着上,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坚持。”
8 年淬炼中,冰壶不仅是竞技工具,更成为打开心扉的钥匙。曾经因家庭困难而自卑的李存萍,在一次次精准投壶中找回自信;听障少年张瀚文从封闭孤僻到考入长春大学,用奖杯证明无声世界里的力量;18 岁的彭阳作为首次参赛的新人,在老队员手把手的指导下,从连冰壶都握不稳成长为团队主力。这种 “以老带新” 的传承,让队伍形成了独特的凝聚力 —— 只要汪飞侠开始加练,其他队员就会自动跟上,手掌叠手掌的加油手势,是他们最默契的语言。
如今,万州特教中心的旱地冰壶训练体系已成为全国特教领域的标杆,40 余所学校专程前来交流学习,《特殊教育旱地冰壶校本课程》等成果更让 “破冰精神” 辐射到更多角落。当这支队伍再次出征,他们的目标早已超越奖牌本身。正如牟尚清教练所说:“冰壶赛道没有门槛,只有方向。孩子们在投掷中学会专注,在协作中懂得信任,在胜负中锻造韧性 —— 这才是最珍贵的奖牌。”

训练馆里,冰壶撞击的脆响此起彼伏。队员们用手语比划着战术,轮椅划过地面的声音与脚步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。这群曾被命运 “按下静音键” 的少年,正用八万次投掷的坚持,将生命的轨迹刻在赛道上。全国残运会的号角即将吹响,他们带着满手老茧与满腔热爱奔赴赛场,用最纯粹的拼搏告诉世界:每个生命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,滑出最耀眼的弧线。
发表评论